Search

「山上應該要建設更好!」
「山上應該要少建設保持自然!」

兩者...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山上應該要建設更好!」
「山上應該要少建設保持自然!」

兩者...看似矛盾,但其實都是需要的。

城市建設有城市規劃,土地開發有使用類別。

那為什麼當想要開發山林時,卻沒有「規劃」?沒有「分類」?

並非聽到“要建設”的群眾聲音,就到處增建山屋、架設鐵梯。山路總是越開發越多,那開發到什麼程度是標準呢?

如果最基本的定義標準和界線都沒有,「是開發還是破壞?」誰說了算?

如果山林分級並不只有「提供民眾參考」之用,更可以定義開發標準...

例如:
🤔大眾化、簡易步道(或許還能細分難度)---
依照所預計人流量拓寬步道、建設平坦安全,講解牌、規劃停車場、動線、廁所等...。

🧐主推國內外觀光---
山屋要能高承載量、沿線廁所規劃、路線標示、高風險地形架設相關防護措施(能在顧及美感之下設計會更好)。

😎一般非初級熱門的傳統登山路線---
山屋類型可已緊急避難為主,必要的地方放置路牌即可。除了高風險、人力技術都難以克服的地方,架設輔助設施,其餘盡量保持自然。

😳低開發的登山路線---不必要建設山屋,公告建議的營地,盡量集中紮營位置,困難地形請登山隊伍自行攜帶繩索、並須拆除自行帶下山,不留下不屬於山上的東西。
(目前台灣大多數隊伍還沒有攜帶繩索自行架設並拆除帶走的習慣)。

🥸其他,不列在上述所有規範的山區,也不必要禁止人民去探索。
但必須預防或規範私自開發,如果每每一旦有祕境發佈,就有所謂「好心人」削平剷除路程中的困難、拓寬道路讓大批人踐踏,那麼...我們這丁點土地,將不再留下值得人探索的地方了。

無法講述細節,但光是「開發標準」這樣的基礎問題,的都還只是夢想。我們的山林開放,難道就只是為了開放而開放嗎?

🐟🐟🐟原本只是想感謝 #天下雜誌 的訪問,和 #康健雜誌 #樂活島 的訪問與美照。結果不小心一打字就離題🤣

訪問連結會放在我第一則留言,看自己畫這樣的妝有點不習慣,雖然拍照很漂亮🤭

#山林開放 #山林解禁
#登山 #登山議題
#三條魚的內心世界
上衣 #columbia
手錶 #garmin fenix 6 pro solar

照片感謝 康健雜誌、 樂活島 提供,陳弘璋攝影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